囍帖:即指一對即將新婚的新人們,發送給親友邀請他們出席自己人生大事的邀請函。這傳統由來已久,清朝時稱為「團書」,是周公六禮書之一。大多為紅色及金色,並有一套約定俗成的用字,而且特別之處,就是會在囍帖上同時印上農曆日期及西曆日期。
即將結婚的新人們,特別是年輕的新世代,是否為著如何寫好一張囍帖、囍帖的格式是什麼、應該如何用字等等而感到煩惱?
本文將會為你講解中式囍帖寫法,格式…等等
傳統中式囍帖寫法、格式
中式囍帖格式1. 婚禮日期及時間 (農曆日期及西曆日期)
寫法:啟事語「謹訂於」、「謹詹於」
婚禮日期:分別寫上農曆日期及西曆日期 (星期幾)
中式囍帖格式2. 新人名字 (女左、男右)
在傳統中式囍帖寫法中,會在新人的名字之前,根據新人在家中排行次序(在兄弟姊妹中),加上相應的稱謂。但需要留意的是,計算家中排行時,新娘的哥哥及弟弟並不計算在內,而新郎的姐姐及妹妹也同樣剔除。以下是有關囍帖上排行稱謂的參考:
新娘於結婚喜帖內的稱謂
長女:家中女兒排行最大
次女:家中女兒排行第二
三女:家中女兒排行第三(之後的排行則如此類推)
幼女:家中女兒排行最小
小女:家中只有一位女兒
新郎於結婚喜帖內的稱謂
長男:家中兒子排行最大
次男:家中兒子排行第二
三男:家中兒子排行第三(之後的排行則如此類推)
幼男:家中兒子排行最小
小兒:家中只有一位兒子
另外需要留意,如果家中只有兩個兄弟姊妹,就不是寫二兒/二女,而是寫小兒/小女即可。
中國書寫傳統是由右至左,上至下,先寫男,後寫女。
中式囍帖格式3. 註冊/婚宴地點
囍帖寫法 – 啟事語:「於」、「在」、「假座」
囍帖寫法 – 款待方式:「敬備喜酌」、「謹備薄酌」、「假座」等等,按照款待方式書寫
囍帖寫法 – 邀請語:「敬請」、「恭候」、「恭請」、「敬希」等等
註冊及婚宴地點,需盡量把詳細地址寫上,方便賓客到場。
由於現代很常會把證婚及婚宴分開,一般在早上到婚姻註冊處簽紙,晚上到婚宴場地舉行晚宴;亦有邀請律師到婚姻場地,在開席前先完成證婚。相關的囍帖寫法如下:
早上證婚、晚上舉行婚宴:
謹訂於(日期、時間)為(新人名字)在(證婚地址)舉行結婚典禮是晚假座(婚宴地址)敬備喜酌
晚宴上先證婚後設宴:
(日期、時間)舉行證婚儀式
(日期、時間)晚宴
中式囍帖格式4. 雙方父母名字
自古傳統「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」,雖然現代自由戀愛,但仍希望得到父母祝福,而且根據傳統,囍帖是以父母名義發出,再由祖父母同意,所以需要在囍帖上印上「四大長老」的名字,並加上「承嚴命」、「承慈命」或「承嚴慈命」等字眼,代表婚事獲雙方祖父母同意。
承嚴命:祖父健在
承慈命:祖母健在
承嚴慈命:祖父母健在(只適用於新人的祖父母,並不包括外祖父母)
中式囍帖格式5. 恭候及入席時間
一般時序為先恭候、再入席。這個部份則寫上囍帖的左上方。
中式囍帖格式6. 下款
上文提及,囍帖是以父母名義發出,所以囍帖下款是雙方親人簽名,但如遇上以下特殊情況,則額外處理:
父母雙方已經離世:新人可由兄長或家姐簽名,假如沒有則可用自己名義簽名
父或母已離世:不需加上已離世之父/母的名字
父母離異:寫上父母名稱,但母親名字不用加上夫姓
囍帖印刷字型大小
在印刷囍帖的文字大小上,沒有特別的規定,網上也可找到不同的版本。一般而言,會將「光臨」二字放大。
囍帖信封寫法
囍帖信封的下款上,「台啟」用於平輩或後輩,所以給朋友或同事的話,囍帖信封的下款一般會用「台啟」,至於給長輩或上司囍帖信封的下款,則用「鈞啟」。
囍帖印刷注意事項
1. 由於印刷的顏色與電腦屏幕不同,印刷用色為CMYK,與電腦屏幕顯示的RGB不同,要留意避免成品與你的設計有色差。
2. 印刷囍帖時可考慮加上立體燙工,令個別位置線條更顯著,並增加一種高貴的效果。
3. 由於派帖的目的是邀請對方出席婚禮,讓對方預留時間出席,所以需要較早發出邀請,避免對方有其他行程相撞。另外,亦需要預留時間給印刷商,運輸等等,所以建議在婚禮前2-3個月印刷,確定有充足時間把囍帖送到對方手上,並出席你的人生大事。
e-print提供過百款現成囍帖模版,詳情請參閱:https://www.e-print.com.hk/products_wedding_cards_printing